严防输入——猴痘究竟是什么?
发布日期:2023-05-12
      2022年,猴痘病毒曾引起了大家的注意。起因是通常出现在非洲的猴痘,在2022年5月频频出现在英国、美国、葡萄牙等欧美国家。
      虽然当时猴痘并未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大范围传播,但是近期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,截止至2023年3月17日,全球110个国家报告了86601例猴痘确诊病例,死亡112例。
      我国的周边国家韩国、日本均已有猴痘病例报告,我国也已经报告了15例患者(重庆1例,香港2例,台湾12例)。
      什么是猴痘?
      猴痘,顾名思义就是“猴子身上长出的痘”,于1985年从一组被用于研究的猴子身上观察到,属于痘科病毒正痘病毒属。
      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是“亲戚”,同属于痘科病毒正痘病毒属,但与天花相比,猴痘的临床症状更轻,属于自限性疾病,大部分预后良好。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。
      猴痘的传播方式
      虽然被称为猴痘病毒,但是猴痘并不只存在于灵长类动物中,啮齿动物也可以成为其宿主并传播猴痘病毒,人可能通过被感染动物抓伤咬伤而感染猴痘。
      一般来说,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不常见。但现有信息表明,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可造成人际传播。
      人际传播途径包括: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、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,通常只有在长时间面对面时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。
      此外,猴痘病毒还可经由母婴传播和性传播。
      猴痘的临床症状
      潜伏期:潜伏期5-21天,多为6-13天。
      发热:发病早期出现寒战、发热,体温多在38.5℃以上,可伴头痛、嗜睡、乏力、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。
      淋巴结肿大:多数患者出现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。
      皮疹:发病后1-3天出现皮疹。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,逐渐夢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,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,面部和四肢皮疹较躯干更为多见,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,皮疹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;也可累及口腔黏膜、消化道、生殖器、结膜和角膜等。
      皮疹经历从斑疹、丘疹、疱疹、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,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,直径约0.5-1厘米,质地较硬,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。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-4周。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,甚至瘢痕,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。
      猴痘为自限性疾病,大部分预后良好,部分病例可出现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、支气管肺炎、脑炎、角膜感染、脓毒症等。
      猴痘的治疗
      对症支持治疗。卧床休息,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,维持水、电解质平衡。体温高者,物理降温为主,超过38.5℃,予解热镇痛药退热,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脱。
      保持皮肤、口腔、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,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,以免继发感染。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。
      并发症治疗。当出现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,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。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。
      出现角膜病变时,可应用滴眼液,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。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、脱水降颅压、保护气道等治疗。
      心理支持治疗。患者常存在紧张、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应加强心理支持、疏导和相关解释工作,根据病情及时请心理专科医师会诊并参与疾病诊治,必要时给予相应药物辅助治疗。
      中医治疗。根据中医“审因论治”、“三因制宜”原则辨证施治。临床症见发热者推荐使用升麻葛根汤、升降散、紫雪散等;临床症见高热、痘疹密布、咽痛、多发淋巴结肿痛者推荐使用清营汤、升麻鳖甲汤、宣白承气汤等。
      如何预防猴痘
      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: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,特别是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的肉、血液或其他部位,食用肉类必须彻底煮熟。
      旅行期间或从流行地区返回后:如发现任何疾病都应向卫生专业人员报告,包括有关最近所有旅行和免疫史的信息。

m6米乐App官网 - m6米乐登陆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: 辽ICP备12015169号-1